【專題演講】人生的ERP-生涯規劃


日期: 2015年03月05日
主講者:沈里正 先生 / 廣達電腦先進製程工程部副處長

台灣平均壽命男性為72歲,女性為75歲,請各位把自己當成是一家預計壽命70年的公司來經營,要在這70年之間把自己經營好,讓自己過得精采,滿足自己的人生目標,變成一家優質老店,你需要人生ERP。

ERP即為對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包含人力、物資、金錢、時間和空間等綜合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優化管理,用這樣的方法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,以提高或創造最佳的經濟價值。 而生涯規劃就是選擇人生目的及生活方式,根據你有的一切,例如興趣、性向、價值觀、優勢、生活環境的助力及阻力等,平衡這些資源來達成自己的目標,,並以這個目標來規劃近程、中程、遠程計畫,這一切跟ERP不謀而合。 

相信大家在同學會的場合可以發現同學們在畢業幾年後,大家的差距越來越大,會造成這樣的差異就是大家選擇不一樣的方式來經營『生涯』這間公司。

『計畫』的重要性
雖然規劃跟計劃會隨著不同的時空、需求、想法而一直改變,但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核心價值,才不會偏離目標。 以一個企業而言,企業今年的EPS(每股盈餘)其實是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決定了,當初的設定的方向會決定現在的發展;以一個國家而言,現今的經濟狀況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前就決定了,當時的國家發展政策、教育政策等造就現在的環境,一切都不是短期可以造成或者解決的;而以我們而言,你求職時能得到的薪水不是因為當天儀容好壞,而是你過去在學習、在課外活動時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所決定的,也就是你現在做的一切會影響到自己三、五年後的發展。

設定目標
首先,引用烏鴉喝水的故事,我們在求學或做生涯規劃時,容易誤把手段當成目的,賺錢是目的還是手段? 如果賺錢是目的,那麼賺到錢你的目的就達到了; 如果賺錢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方法,那就別在方法上轉牛角尖。 在求職或做規畫時要先想好目的是甚麼,而不是堅持在方法上面,以免本末倒置。

別讓別人的生涯規劃綁架你
在做生涯規劃時可能會發生幾種狀況:

  1. 自然發生法: 跟著大家走,成績落點在哪就去哪,沒有想法。
  2. 目前趨勢法: 只看當下趨勢,就投入,但當投入學成後,風潮已過。
  3. 最少努力法: 只想走最簡短路徑以達目標。
  4. 刻版印象法: 被性別、環境背景限制規劃
  5. 櫥窗遊走法: 看到別人的好,沒弄清楚就跟著走。
  6. 假手他人法: 問專家怎麼做,就照著走。

千萬不要落入以上幾種陷阱,每個人的人生皆不同,要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、價值觀,然後去行動,不要被別人牽著走,做生涯規劃也有SOP流程:

  1. 知己:知道自己的優劣勢、興趣、志向。
  2. 知彼:知道外在環境的助力與阻力、需求與趨勢等。
  3. 抉擇:決定目標與方法。
  4. 行動:執行計畫。

職涯經驗分享

(1)差異化
職業競爭力是談轉業、加薪、升遷的重點,因此培養職業競爭力是首要目標。
差異化是職業競爭力高低的關鍵,做規劃時不要被當下熱門的東西給迷惑,因時代、科技一直在變化,現在熱門的不代表未來依舊熱門,當所有人的技能都一樣時,必須有差異才能凸顯自我價值,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。 就以我當學生時參與的運動例子而言,我參加的項目都是大多數人不擅長的,但也因競爭者少,我表現突出的機會就比其他項目來的高,建議大家要好好把握學生自由探索的機會,多去接觸不同的領域,發展個人獨特性。

(2)保持好奇心
對生活周遭事物要保持好奇心,並多少了解技術的應用,雖然不一定會從事其中,但創新的源頭都是從舊有的知識、技術發展出來的,平常多加留意,會發現機會就在身邊,藉此也可以挖掘自己可以發展的領域。

 

(3)職場三功
戰功:良好的工作能力為公司賺錢是基本要求。
助功:幫助團隊成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特質。
為功:只要在工作崗位上,就必須為工作負責,世界很小,不要出賣自己的誠信。

(4)挫折
當理想與目標不能達成時,要思考是方法有問題,還是目標有問題,又或者那只是一個過程。 環境永遠是惡劣的,資源永遠是不足的,但這些都不是讓自己被設限的藉口,所謂的巧婦是無米也能炊,雖然現今環境較艱難,但危機就是轉機,試著靠自己的想法跟創意找出一條路,創造差異性,那就是轉機。

 

結論:職涯規劃要靠自己思考,不可人云亦云、隨波逐流,唯有用不同的想法才能展現自己的價值。 成功的結果不是偶然,當前期方向設定好、方法選對了,投入時間執行,無論結果好壞,那都是水到渠成。 要了解自己的特質,把自己放到對的位置並全力以赴、發揮所長,才有成功的機會。 在還是社會新鮮人時,不要浪費時間在意和同儕的差距,而是努力讓自己增值、加深自己的專業,最終決定薪水高低的是你的被取代性、你所能創造的價值、你的影響力。 最後,工作的價值在工作結束的那天就結束,然而人生的價值再蓋棺那天才結束,不讓過去學的限制自己的未來,不自我設限,不抱怨,勇敢創造自己的未來。

周翔緯 撰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