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!母校104-10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獲教育部補助每年五千萬!

母校教學卓越績效再度獲得教育部肯定!教育部於104年2月3日公布第三期第二階段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」補助名單,母校已連續11年入選,104-105年度獲得每年五千萬補助。第三期第二階段教學卓越計畫延續第一階段「培育具五育並重及具國際觀之產業人才」之計畫目標,向下紮根、向上發展、橫向整合,除賡續延伸第一、二期教學卓越計畫執行成果,以引領學校達成「培育五育並重及具國際觀之產業人才」的使命與價值觀外,更創新應用海量資料分析的概念,探究教育資料,為未來東吳大學各項校務發展做最精準之分析與決策。本階段共提出五大主軸計畫,茲簡述如下:


主軸計畫A:資訊應用、驅動決策


應用海量資料分析的概念,探究母校眾多教育資料(包含歷史資料及未來會產生的資料)裡潛藏學生學習成效的訊息,並以「數據體現成效,成效啟動決策」為手段,達到優化各項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政策推動。本主軸首要成立校務研究專責單位,透過客觀資料的蒐集與分析,建立決策支援系統,整合校內外直接或間接關聯的大量異質資料,提供學校決策者提升教學卓越計畫發展績效、推動更臻完善的制度運籌,及優化各單位之服務品質與執行績效。同時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及適性化的學習方向,將透過跨單位合作,整合選課、學業輔導、學業關懷、學業預警等全校性系統平台,結合選課輔導系統,幫助學生適性化學習。教師方面,則可有效掌握學生學習成長、人際關係、求學意願等情況。為達上述目標,將密集開設有關海量資料分析之實務課程及法律課程,以培育具有不同專業背景之校務發展資料科學家團隊,為未來的各項校務發展做最精準之分析與決策。


主軸計畫B:國際視野、移動能力


面對全球化時代,宏觀之國際視野及各項移動軟實力已為學生所必備,爰此,本主軸致力於「提升國際移動力」,培育學子成為具競爭力的國際移動者,敢於跨越藩籬至世界各地學習、體驗與旅行,並從中培養國際觀,拓展國際視野。於學生自身,希冀使其具備基礎之外語溝通能力,故以提升學生通過英檢比率為目標,持續強化外語自學方案、提供豐富的外語自學軟硬體設施,並調整課程規劃,如提高校內整體英語授課比例、增設英語學程和英語專班等,以打造多國語言學習環境。此外,拓展赴外研習管道與增加研習機會,包括增加國際交換生、學術交流、訪問研究、課程實習、論文發表、國際志工及參與國際競賽等,讓學生身處國內,如在境外,於世界一村的時代,善用學習資源,養成閱覽世界知識的習慣,成為樂於終身學習的世界公民。


主軸計畫C:課程分流、學用合一


故為強化學生專業實務能力,並確保課程品質,本主軸旨在推動課程再造,以整合基礎、課程分流、特色強化、精進課程設計等方式,促進職能銜接,滿足學用合一。具體措施包含成立「巨量資料管理學院」、積極推動磨課師(Mooccs)、逐步建置未來教室等,同時以適性化學習引導系統為主,結合學業關懷與預警系統,廣泛蒐集學生的學習資料,復經校務研究專責單位分析,改善教學品質。另為推動課程再造與永續發展,將透過課程外審機制,全面檢討系所教育目標、學生核心能力指標與課程結構之妥適性及關聯性,進而檢視教師專長與任教科目之一致性。同時,持續推動學生學習成效長期追蹤機制、畢業生流向調查及雇主滿意度問卷調查,以長遠性的調查資料分析學生對於未來就業、發展及學習行為等,以有效改進教學內容及課程設計。


主軸計畫D:教師分流、教學品保


本主軸旨在「提升教師教學力」,調整現行以學術研究著做為主的審查原則,透過教師多元發展將教師重新定位,並設計適宜的多元升等制度以跳脫舊有窠臼及框架。同時,強化教師建立一系列完善的「教學支援」、「教學資源」、「升等管道」及「評鑑與獎勵」等相關制度與配套措施,進一步落實教師評鑑、教學評鑑、輔導及獎勵等機制。在教師教學支援與資源方面,鼓勵教師導入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;在教師升等管道方面,重新調整現行以學術研究著做為主的審查作法,使教師有更多元的發展空間;在教師評鑑與獎勵方面,落實教師評鑑、評量與相關教學改進輔導機制,並藉由教學傑出暨優良教師獎勵及彈性薪資等制度,延攬及留住優秀教師。


主軸計畫E:學涯分流、適性揚才


為協助學生畢業後順應未來產業的變化,無縫接軌進入職場,母校以學用合一為核心,建構學生職場就業能力,如透過新生定向、學涯分流、適性輔導等機制協助學生探索自我成長。此外,著重多元能力之培養,紮實專業學科能力以外之綜合能力,以建構素質教育之方式,適應國內外環境變遷;建立各式培訓、獎勵及成效評估機制,鼓勵學生參與各式證照考試與競賽,累積個人專業能力。同時鼓勵學生將想法化為行動,搭配企業實習與參訪將理論與實務做結合,以實踐學用合一;最終,藉由各項制度與措施協助學生發展就業藍圖,循序
進引領學生經由各項職涯進路,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定位,成功迎向人生嶄新未來。


資料來源:http://webbuilder.scu.edu.tw/builder/news.php?web=132&pid=3797&news=104P010311